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委员名录 文件资料 领导讲话 学习园地 政协年鉴 大事记 理论与实践 书画院
南充是古代丝路之源义理考证择要
2016-07-05 10:38:58 来源:南充政协网
    众所周知,史料与史实的关系是:文字记载的稀缺性、局限性和历史事实的广泛性、多样性导致二者必然严重失衡。要求证和确认四川南充是古代丝路之源,就要突破认识禁锢,改进证明方式,走出本本主义,综合分析判断,坚持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原则,避免在历史资源取舍上古板呆滞,认识标准上保守狭窄,从而在更广阔的层面探寻南充丝绸与丝路之源的关系;基于丝路之源的唯一物资基础是丝绸商品的出产和输出,要求证和确认四川南充是古代丝路之源,就要从桑蚕丝绸最早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史料记录与历史传承,史上概况与今人认同,求证目标与现实存在等方面加以研究。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史料束缚,又同传统经典理据相通的求证方式,具有历史性、唯物性、民众性、民俗性、传承性、扬弃性、审美性相互融合贯通的属性,从而可以义理充分、令人信服地确立南充为古代丝路之源。
    一、嘉陵江流域中段(南充段)是古代最早的桑蚕丝绸生产聚集地,这成为古丝路之源的厚重物质基础
    1、嘉陵江流域中段为中国桑蚕丝绸的发祥地。据考证,嘉陵江形成于1亿年前,4千万年前稳定于如今的形态。她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凤县和甘肃省天水市南平南川流经陕、甘、川、渝4省市,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全长1193公里。嘉陵江流域中段是南充段,长318公里,流域面积近万平方公里。这里以浅丘广谷平坡地形为主,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地厚沃,酸碱度适中,水质优良,灌溉方便,热季时间长,光照充足,特别适宜桑蚕生产与养殖。上古时代,出生于嘉陵江畔盐亭的嫘祖开启了育蚕治丝之先河。美丽而聪慧的嫘祖姑娘发现桑树上多有野蚕吐丝作茧,逐将其驯化家养。《皇图要览》说“伏羲化蚕,西陵氏(即嫘祖)始蚕”,就是嫘祖最早教民事蚕的有力证据。据考证,同时代或之前的其他地区,没有发现类似嫘祖 “教民育蚕”的案例,这就充分证明,嘉陵江流域中段南充市域是嫘祖驯化野蚕之地,也就是中国桑蚕的发祥地。
    2、南充是历史上极具规模和极负盛名的桑蚕生产地。对于历史上的南充桑蚕盛况,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前唐诗圣杜甫入蜀在南充时留下的《屏迹》一诗写到:“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赞誉南充桑麻种植的广泛和桑田自然美景。明代学者郭子章的《蚕论》记载,阆水一带 “绿荫冉冉,女桑姨柔,参差墙下。”写出了嘉陵江流域桑事繁盛,采桑养蚕十分普及,说明当时“墙外栽桑,墙内养蚕”已成为常态。到现代,栽桑养蚕仍是南充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桑丝文化起源与传承——嘉陵江流域蚕区考察与分析》一书对嘉陵江南充段及上下游桑丝起源、发展与传承作了权威的记述;1987年阆中出土的朱家山唐代墓葬碑文记述了阆水一带蚕业的兴盛; 2015年,南充市高坪区都京镇出土了两段10多米长的粗大乌木,鉴定木质为桑树,已埋地下上万年。上述古诗词、教科书,及出土碑文、乌木,为南充桑蚕的极具规模和极负盛名提供了有力证据,而南充桑蚕古往今来经久不衰,又为南充成为丝路之源奠定了唯一的物资基础。
    3、南充是历史上极具规模和极负盛名的丝绸生产地。有了桑蚕的原料物质基础,在交通极其闭塞的古代,就地取材缫丝织绸也就成为自然,有诗为证:唐代诗人贾岛在《题嘉陵道》中写道“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写出了嘉陵江流域蚕季人们缫丝织绸的繁忙景象。到了宋代,诗人陆游在《岳池农家》中云:“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映看缫丝。”表现了南充农家缫丝女的辛劳及缫丝织绸的繁盛景况。诗圣杜甫在嘉陵江《泛江》中的诗句“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表现了诗圣在游江时与友人饮酒听歌,江水映照游人绫罗服饰的情景。这不仅可以表明前唐时期南充丝绸的使用,而且可以看出当时具有较高的丝绸织造水平。更有宋代果州令邵伯温在《果山即事》中写道:“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描绘的是顺庆十里长街绫罗绸缎交易的热闹繁忙。1982年,阆中河溪出土了宋代丝绸衣物,还有因明代张献忠在今嘉陵区耀目坝杀戮当地丝绸富商后被官府命名的丝绸第一坊遗迹。这些诗词、文物、遗迹,充分表明古代南充丝绸生产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景象。在现代,丝绸生产更是南充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丝绸产值占据南充经济的半壁江山,有近半的南充人吃的是丝绸饭,即使在如今全球丝绸产业萎缩的大背景下,南充仍然是国内少有的桑蚕丝绸全产业链的生产、流通、出口基地。
    综上因素,南充丝绸生产在历史上成效卓著,影响广泛,国人口口相传,一致认同;南充丝绸产业几千年传承至今历久弥新,远远超越历史,在全国独树一帜,西部领先。从定性分析看,南充作为丝路之源,物质基础厚重,令人信服。
    二、依托嘉陵江水运之便和蜀北古道,古代南充丝绸流通输向北、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
有生产,就有销售;有大量生产,就有大范围流通。这是从古至今商品经济的不二定律。丝绸历来都是奢侈品,在汉晋唐宋时代,更是“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南充各地生产的大批量丝绸在本地消费极少,就源源不断销往外地,丝路源点就此形成。
    1、南充丝绸作为贡品输往长安联通北方丝绸之路。自古蜀道山川险恶,难上青天,但嘉陵江中段的南充拥有水运之便,货船溯流上至四川广元或者陕西略阳取道陆路金牛道直抵长安,另从阆中入东河上陆道米仓道越米仓山过汉中达长安,这就是南充作为源点通往北方丝绸之路起点西安的一水二陆通道。在唐代,随着南充丝绸产量和织造技术大幅提高,丝绸是进献朝廷的珍贵物品,有辞赋云:“邑巷皆闻机杼声。绫罗绣贵妃霓裳兮,太白溢《清平调》美韵。另有《明史录》记载,唐时,山西绿安州织造进贡的绸缎,用丝就来自于阆中。此外,南充丝绸销往日本大都取道长安。《新修南充县志·外事卷》载:民国时,旅日华人白坚在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中国输日古物中,发现红花古绫,日本文学博士藤虎对白坚说,这是蜀产红花绫。白坚查阅资料,确认当时唯顺庆府产此绫缎,唯南充境产此红花,认定该绫为南充通过长安输往日本的。这为南充乃丝绸之路源点提供了有力佐证。事实上,南充丝绸早在远古就是朝廷常贡。《华阳国志》记:周初之时 “巴西郡,属县七(现南充市阆中、南部、蓬安等县),土地山原多平,有牛马桑蚕……桑蚕麻柠,鱼盐铜铁……皆纳贡之。”又记:夏朝时禹王召集诸侯会盟,巴人(国都阆中)持玉帛参会,以其向朝廷进贡。玉帛,丝织品也。这是南充丝绸当时输往周朝国都长安、洛阳的最早记述,也是南充成为丝路之源的最早见证。
    2、南充丝绸作为商品输往成都联通南方丝绸之路。除贡品外,南充丝绸更多作为商品输往成都,通过南方丝绸之路销往海外。历史上成都为全国最大的物资集散地,有扬(州)一益(州)二之誉,汉晋唐时代就吸引了西部各地丝绸前往交易,后虽成都平原主植粮菽而其桑蚕丝绸生产消减,但丝绸贸易依然繁荣火爆。三国时代成都作为蜀国国都,南充为其治下郡县,开通了今顺庆区西山会仙桥为起点经射洪、盐亭至中江到今德阳旌阳区,取道金牛道通往益州的蜀北道(见地图),南充丝绸大都是经由蜀北道直接输往易于交易的成都丝绸市场,又通过南方丝绸之路销往海外。所以,从南方丝绸之路的贸易性质看,从丝绸商品的上源路经看,把南充确定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是科学的、完全符合事实的。
    3、南充丝绸经水路顺流南下出川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嘉陵江经南充南行至重庆汇入长江,这是一条通江达海的轻便快捷黄金水道。在明清年代编纂的《南充县志》、《南部县志》、《西充县志》、《阆中县志》中,都有唐宋时期南充各地丝绸销往渝州等长江流域一带的记载,并详细载明了各县销售量和销售总金额,从中可以看到南充丝绸每年销往长江流域一带数量大、收益多,最少的销量都在数十万捆,收入上千万银钱。现在不能证明这些丝绸完全由交易地居民消费,鉴于长江水道直达江海,从根本上不能排除这些丝绸顺长江抵上海从东海南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南充六合丝绸1915年、1924年两度摘取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产品就是从南充出发由嘉陵江顺流而下进长江、入海洋取道海上丝绸之路送达巴拿马的。
    综上所述,南充及嘉陵江流域是桑蚕生产的发祥地,丝绸业乃流域农耕文明的主要产业,历史上兴旺发达,数质并举,规模可观;产品贵为贡品,史籍赞美有加;直至今天这里丝绸业仍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薪火相传,日益壮大,代有华章;得嘉陵江水路和蜀北道运输之便利,历史上南充丝绸源源不断输往长安、成都和沿海,形成了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被确认为丝路之源名至实归,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皇图要览解析》、《华阳国志》《全唐诗选本》《南充县志》、《南部县志》、《西充县志》、《阆中县志》《桑丝文化起源与传承——嘉陵江流域蚕区考察与分析》 (杨贵飏,原南充市政协副调研员;市丝绸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Copyright 2006-20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河中路37号 电话:0817-2803113
备案号:蜀ICP备06021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