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概况 政协领导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委员名录 文件资料 领导讲话 学习园地 政协年鉴 大事记 理论与实践 书画院
绿色崛起的南充路径研究
2016-04-08 08:59:20 来源:南充政协网

    余培发

    南充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东邻广安,南连重庆,西通成都,北接广元,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南部、西充、营山、蓬安、仪陇五县,代管阆中市,全市现有人口760万。

    南充拥有绿色崛起的基本资源依托,嘉陵江最美的身段留在南充,嘉陵江和西河穿城而过,截至2015年末,南充林地面积75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8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9.83%。近年来,为厚植生态优势,实现绿色崛起,南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主要做法

    (一)治污还绿,换来水清气爽。“十二五”之前,西河沿途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5家,生活排污点200余个,水污染相当严重,甚至嘉陵江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为了一河清水,南充市政府将西河治理列入全市重点治污工程,相继出台《西河污染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引嘉入西”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系列治理方案,投入2亿多元,于2013年底前关闭或搬迁沿河两岸500米以内的95家规模化养殖场,并新建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同时,通过建立西河治污定期巡查制、“拿着地图沿河一个一个寻找主城区排污口、一处一处进行标记”等方法,将144个排污口全部截流关闭,减排入西污水5万余吨/日,确保西河Ⅲ类水质每年达到300天以上。为了大气清新,南充开展“蓝天行动”治理扬尘,全面落实工地“一硬四有”,高压执法违规运渣车辆,督促顺城盐化、宏泰生化和飞龙化工3家企业搬迁、关停和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淘汰黄标车9000多辆,使南充主城区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1天。

    (二)造林添绿,扩大绿化区域。“十二五”以来,南充坚持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把“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创新机制”作为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现代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珍稀树木、特色经济林等林业特色产业,共新增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20个,培育建成优质特色林产业基地200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珍稀树木基地近100个。同时,强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城周绿化、嘉陵江南充段沿途生态绿化、景区绿化景观打造、道路绿化等,使全市共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60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10公顷,沿江工业原料林和速丰林140万亩,通道绿化850公里。并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工程国家总投资18.72亿元,造林197.48万亩,全市绿化区域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改革催绿,打造生态屏障。引入市场机制,整合民间资本,实施林权改革……“十二五”期间,南充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对接绿色产业,倾力打造嘉陵江中游绿色生态屏障,使生态效益日益彰显。南充成功创建了南部升钟湖、西充青龙湖、营山清水湖、蓬安相如湖等4个国家湿地公园。阆中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初步验收,并获得挂牌。未来5年,南充阆中市将斥资2亿元为构溪河湿地公园“保湿”,并遵循“国际阳光养生度假概念”,邀请知名设计公司进行概念性规划设计、引入国内一流顾问机构进行前期定位,打造以观光型为主,休闲度假、康养、健体、运动等综合性产业协调发展的国际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同时,南充已全面启动嘉陵江流域生态修复与景观打造工程,计划通过六年(2015—2020)时间的建设,将嘉陵江南充段打造成风光秀丽、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目前,南充全市现有湿地资源8.7万公顷,其中重点湿地5.5万公顷,国家湿地公园数占到了四川全省的三分之一,南充已被列为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嘉陵江中游绿色生态屏障已初步建成。 

    二、存在问题

    南充在绿色崛起方面,主要还存在三个问题:

    (一)转变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全市工业能源消耗中清洁能源使用的比重不高,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局部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时有发生,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面临挑战。

    (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够健全。在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制度、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也急需建立。

    (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有待推广。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任重道远,低碳发展模式、清洁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有待在全市进一步强化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南充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应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生态建设为根本,以绿色创造为核心,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绿色崛起。

    (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以农业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规划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有机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无公害食品基地和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重点发挥好西充百科园、嘉陵大通和高坪大山坡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作用,在嘉陵江沿岸、南充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和国道212线、318线区域新建一批绿色、有机、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实现全市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的大突破。

    (二)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工业。加快培育、引进和发展一批节能环保企业,对园区内积极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品的企业,应分别从土地出让、资金匹配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催生一批循环经济重点企业和示范项目,推动各产业园区按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模式运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企业,重点对电力、化工、建材等进行循环经济技术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率,使园区产业发展逐步达到生态化要求。

    (三)巩固发展经济林木产业。重点在嘉陵江及支流的滩涂地、农村荒山、荒坡、荒地及农民房前屋后大力培植用材速生丰产林。同时,加快南充境内主要公路沿线林业产业带基地建设;打造顺庆区共兴、高坪区佛门、嘉陵区凤垭山等10个万亩珍稀树木种植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市珍稀树木产业发展。

    (四)科学合理布局主体功能区。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规则,建立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以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快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基本国策,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土地利用空间管控,不断优化完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生态型的市域空间总体布局,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生活空间,拓展生态空间。

    (五)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体系。完善国土空间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分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实行差别化考核制度,对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农产品主产区,实行农业优先的绩效评价。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安排政府投资,强化激励性补偿,探索研究横向补偿机制。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

    (六)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市建设。坚持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加大生态环保力度。探索建立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生态屏障建设与保护制度、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科学搞好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嘉陵江流域林农产业带、特色景观带、水源涵养带相结合的自然生态体系,推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和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九大林区”保护,加快推进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滨江公园等重要节点建设,加强公益林建设和后备资源培育,推进低效林改造,力争到2020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面积达300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二期实施面积达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七)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制度、生态环境源头保护制度、有偿使用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制度和生态修复制度,构建大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管理体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逐步恢复湿地水生态修复系统;推进农业地质调查,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在城镇和产业园区新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中心;大力实施工业、农业、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川东北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协定》,共同推进川东北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提高。完善环境污染应急机制,加强环境污染重点监控监测,开展环境督查巡视,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工作严查、损害严惩,对损害环境行为实行零容忍,严防重大污染事故发生。

    (八)打造最美山水田园城市。坚持“三城同构、紧凑发展”的战略,注重城市“显山露水”理念,把生态文明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合理开发、科学发展,彰显城市的自然山水之美、城市形态之美。推行节能环保建筑,在城市新区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嘉陵江两岸绿化、亮化景观工程,实施西河主城区段八大景观节点工程,启动嘉陵江南充段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实现河道景观和城区建设功能融为一体。大力推进沿江湿地公园文化带、乡村风情带建设,以及城市绿道、城市湿地、城市森林和城市水系建设,努力把南充城建设成为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嘉陵江畔美丽明珠。

    (九)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引导市民优先使用节能和环保标志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广使用节能型灯具和节电控制装置;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短距离应优先考虑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远门应尽量选用低排量、低污染、清洁环保型的机动车;绿色生态旅游景区应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全市一起行动,共同致力于南充绿色崛起。(作者系南充市嘉陵区政协常委、经济委主任)


参考文献
[1]张力•绿色崛起:南充转型发展“路线图”•四川新闻网南充频道综合,2016-01-29。
[2]南充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23)•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6年3月。
[3]余培发•四川南充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

Copyright 2006-20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充市委员会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西河中路37号 电话:0817-2803113
备案号:蜀ICP备06021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