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副主席尹才勋调研阆中市脱贫攻坚侧记
本刊讯 (罗 锦) “尹主席,感谢您帮我建了新房子,一住进去心里亮堂堂的,现在我还建起了养殖园,养了不少的鸡鸭,什么都不用愁了……”

“老张啊,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关心的结果,希望你今后还要加倍努力,少喝酒、多干事,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等哪天娶上了媳妇,我等着喝你的喜酒哈……”
这是4月10日,笔者与南充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尹才勋到阆中市洪山镇五郎坪村调研脱贫攻坚时,现场听到的感人一幕。
尹才勋所称的“老张”,是阆中市洪山镇五郎坪村的张明炯,一个50多岁的“老光棍”、该村“有名”的贫困户,是尹主席帮扶两年结下的“穷亲”之一。如今,这个村已如期脱贫,很多类似“老张”的家庭已走上奔康之路,一条条水泥路通向寻常百姓家、一幢幢“小洋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片片产业园长势正旺、一曲曲自来水流向群众心田,修葺一新的村“两委”办公楼内,新添置的办公桌椅和电脑、图书一应俱全,不少党员群众正在查阅资料、充电学习……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今日的“金凤凰”,尹才勋十分欣慰。
“脱贫后村里的面貌怎么样,脱贫的成果巩固得如何,脱贫的长效机制建得怎样,这是必须注意的问题”,谈到这次“回马枪”式的调研,尹才勋道出了真相。
其实,五郎坪村本不在他这次的调研行程之中,他是抽间隙来“回访”的。此前,尹才勋带领市政协经济委、地联委和市委党校等帮扶单位负责人,来到了他新近联系的贫困村——阆中市东兴镇宝安村。
这是一个比五郎坪村基础更落后、条件更艰苦的偏远山村,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的村子,在撤乡并村后由三个村合并而成,辖1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480余户1300多人,山高坡陡、山路崎岖、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典型的传统村落、落后村庄。
“越是基础差,越要吃透村情村况,越要把脱贫规划做深做细”,尹才勋实地调研宝安村脱贫奔产业园时,叮嘱镇村负责人。当他听说该村拟规划350亩产业园,以一年生晚熟杂柑为主、套种中药材时表示,“产业规划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种做法很好!”
村民出行是尹才勋调研的重点,这位农村出身的干部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有着切身感受。行走在坑洼不平的宝安村道路上,尹才勋心情十分沉重,当他听说素有“小台湾”之称的原七佛观村至今不通公路、村民出行要靠肩挑背扛时,他强调,“我们市县乡一定要想方设法搞好村道路的改建,特别要建好七佛观的连心桥,务必让穷山沟的老百姓走上水泥路!”
来到他帮扶的贫困户安忠华家,当了解到其妻廖由琴身患子宫癌、糖尿病和视网膜脱落时,尹才勋当即拿出1000元现金,递到廖由琴手中,叮嘱她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多保重身体,并嘱咐县、乡有关负责人,要加大亲情关怀和医疗保障力度,帮助其制定脱贫计划,定期组织病人复查,使贫困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在村委活动室,尹才勋听取了镇村两级的情况介绍,充分肯定了镇村前期扶贫工作成效。强调要按照“1234”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进度。一是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即要围绕明年阆中整体脱贫摘帽的目标来抓工作,不落一人、不落一村,不拖阆中、南充和全省的“后腿”。二是要夯实“两个基础”。要按照规划一张图的要求,实事求是、切实可行、挂图施工,把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时间和责任人。要按照规定动作做好软件资料准备,归档备查。三是要突出“三个重点”。要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精准扶贫上花足“绣花”功夫。四是要实现“四个变化”。要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社会功能、基层组织建设上实现大变化。他要求市县有关单位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帮助宝安村发展项目、培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市委党校要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加强村民素质教育,丰富村民精神文化,加大智力支持力度,为宝安村脱贫奔康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